亚速尔群岛_亚速尔群岛地图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亚速尔群岛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葡萄牙的殖民地有哪些?
2.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大西洲的详细资料
4.亚速尔群岛的气候是怎样的?
5.亚特兰提斯是否真实存在,关于柏拉图与玛雅文明之间的记载
葡萄牙的殖民地有哪些?
葡萄牙殖民地分布图 葡萄牙 海外省: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原殖民地:巴西,非洲海岸和印度(局部),安哥拉、莫桑比克、印度尼西亚、马来半岛南部的马六甲、中国澳门地区、东帝汶、佛得角、几内亚比绍、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亚速尔群岛 Azores Islands 位于北大西洋东中部的火山群岛。为葡萄牙共和国领土。北纬36°55′~39°43′,西经25°01′~31°07′。欧、美、非洲之间海、空航线中继站,战略和交通位置极其重要。
大西洲的详细资料
北非(North Africa)位于北回归线两侧,通常包括苏丹、南苏丹、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7 国及大西洋中的葡属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1991) ,70%以上为阿拉伯人。
有时将埃及、苏丹、利比亚称东北非,多属撒哈拉沙漠;将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称西北非或马格里布,阿特拉斯山脉斜贯北部。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农 产品有棉花 、阿拉伯树胶 、栓皮 、油橄榄、无花果、椰枣等。产骆驼。本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且非洲大陆南窄北宽,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范围大,干热面积广。其表现为:
1.北非与亚洲大陆紧邻,东北信风从东部陆地吹来,不易形成降水,使北非更加干燥;
2.北非海岸线平直,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
3.北非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使沙漠逼近西海岸;
4.北非地形单一,地势平坦,起伏不大,气候单一,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地区;
5.地中海沿岸地区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它的形成直接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南北移动紧密相关。
整个北非地区由于深受自然条件限制,大部分国家经济水平较低。其中经济相对较好的代表性国家是埃及。由于经济水平较高,其人口为北非之最。开罗也成为本区规模最大的城市。本区的主要经济支柱主要是农业和矿业等初级产业为主。
北非的地理位置正好与撒哈拉以南非洲相对,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
地区,习惯上为苏丹热带草原以北广大区域,向北一直到地中海沿岸地区。
主要包括下列国家和地区:
阿尔及利亚
埃及
利比亚
突尼斯
西撒哈拉
摩洛哥(包括休达Ceuta-摩洛哥北部海港城市;梅利利亚Melilla-摩洛哥东北部港口城市,1497年起被西班牙占领。)
加那利群岛(西班牙属)
亚速尔群岛(葡萄牙属) 地貌单一
本区位于非洲高原大陆的北部,地形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势较平坦,由于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形成世界是最大的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地中海沿岸有狭小的沿岸冲积平原,主要是尼罗河的贡献为主。西北分布有阿特拉斯山脉。土壤为褐土。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欧洲南部,非洲北部沿海,西亚少数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因为气候干燥,所以终年降水很少。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热带沙漠气候:多数分布在非洲北部。终年炎热干燥(原因: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因为全年受到热带大陆性气候控制,所以形成降水变率很大,同时,气温日变化率增大。
气候干热
北非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影响,气流以下沉为主,为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因此,气候特别干旱。除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外,其余地区基本上为高温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埋沙煮蛋”充分表明这里最显著的自然特征。 本区由于气候干热,终年降水很少,难以形成河流和湖泊,因此河流湖泊稀少。水源紧张。本区重要河流主要是尼罗河下游河段。正因为如此,水源问题成为本区发展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瓶颈。
尼罗河是世界最长河流,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泛滥之后两岸留下的肥沃土壤成为农业耕作的最佳场所。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死海巴勒斯坦和约旦之间的内陆盐湖,地球陆地上最低的水域, 死海水面平均低于海平面约415米,是地球表面的最低点。 北半 部属于约旦;南半部由约旦和以色列瓜分。湖水盐度达300g/L, 为一般海水的8.6倍。
两河流域是由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以及两河汇合后形成的流域地区,两河共同的特点是洪水期含沙量大,历史上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主要是热带荒漠,西北部的地中海沿岸有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
亚速尔群岛的气候是怎样的?
大西洲
亚特兰蒂斯,又译阿特兰蒂斯,一片传说中有高度文明发展的古老大陆,被称作大西洲。到现时为止,还未有人能证实它的存在。最早的描述出现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文章里。据他所言,亚特兰蒂斯在九千年前已被一场自然灾难毁灭。
大西洋中传说的一个岛,位於直布罗陀海峡以西。传说的主要来源是柏拉图的两篇对话,即《提麦奥斯篇》(Timaeus)和《克利梯阿斯篇》(Critias)。在前一篇对话中,柏拉图叙述埃及僧侣们在与雅典立法者梭伦(Solon)谈话时怎样谈到亚特兰提斯,说该岛比小亚细亚和利比亚加起来还大,与赫丘利斯石柱(Pillars of Hercules, 即指直布罗陀海峡)遥遥相对。据僧侣们说,大约在梭伦出生9,000年以前,亚特兰提斯是一个物产丰富的海岛,岛上有权势的王公曾经征服地中海的许多地区,直至最后被雅典人及其同盟军打败。亚特兰提斯人最后变为邪恶了,且不敬神,由於几次地震,他们的岛屿被海水吞没。在《克利梯阿斯篇》中,柏拉图提供了亚特兰提斯人理想国的历史。
亚特兰提斯可能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从阿拉伯地理学家获得这个故事的中世纪欧洲作家们则信以为真,后来的一些作者又试图证明确有其地。例如,在文艺复兴以后,他们试图证明亚特兰提斯就是美洲、斯堪的那维亚和加那利群岛。如果柏拉图不是杜撰的话,亚特兰提斯的故事实际上可能是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於西元前约1500年锡拉(Thera)岛上火山喷发的记载。这次喷发是有史以来最惊人的一次大喷发,伴有一连串的地震和海啸,将克里特岛的文明完全摧毁,因而可能塑造了亚特兰提斯的传说。
在柏拉图的提示中,有这样的话:在“赫喀琉斯的砥柱海峡”对面,有一个很大的岛,从那里你们可以去其它的岛屿,那些岛屿的对面,就是海洋包围着的一整块陆地,这就是“亚特兰蒂斯”王国。当时亚特兰蒂斯正要与雅典展开一场大战,没想到亚特兰蒂斯却突然遭遇到地震和水灾,不到一天一夜就完全没入海底,成为希腊人海路远行的阻碍。
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塞冬(Poseidon)。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女,波塞冬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塞冬将整座岛划分为十个区,分别让十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 因为这个长子叫做“亚特拉斯”(Atlas),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大陆中央的卫城中,有献给波塞冬和其妻的庙宇及祭祀波塞冬的神殿,这个神殿内部以金、银、黄铜和象牙装饰着。亚特兰蒂斯的海岸设有造船厂,船坞内挤满着三段桨的军舰,码头上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和商人。亚特兰蒂斯王国十分富强,除了岛屿本身物产丰富外,来自埃及、叙利亚等地中海国家的贡品也不断。
十位国王分别在自己的领土握有绝对的权力,各自采行不同的国家组织,彼此间为了保持沟通,每隔五到六年,便在波塞冬神殿齐聚一堂,讨论彼此的关系及其统治权力,当协议成立后就割断饲于波塞冬神殿中的牡牛喉部,以其血液在波塞冬神殿的柱子上写下决议条文,以增添决议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性。
十位国王都很英明,各自的国家也都很富强。不幸的是,这些国家不久以后便开始出现腐化现象。众神之首宙斯为惩罚人们的堕落,引发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王国便在一天一夜中没入海底。
目前,多数考古学家倾向于认为,地处地中海东部水域的克里特岛更为接近大西洲的历史地理条件。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希腊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发掘出了迈锡尼遗址,过了35年,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又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米诺斯文明遗址。这两件考古学上的伟绩轰动了世界,人们不约而同地将它们与“失踪”的大西洲联系起来。许多学者认为,现存的克里特岛只是大西洲岛国的残余部分, 因为克里特曾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20世纪至前15世纪的450多年间是米诺斯文明的黄金时代,其社会经济与对外贸易曾十分发达。但在经历了四五百年的繁荣期以后,它却遭到了大西洲式的厄运:“一场突如其来的火山、地震、海啸连续爆发,吞没了岛上的一切。”近代火山学的发展已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自然力量来自桑托林岛(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公里)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海啸。目前,要在桑托林、克里特与大西洲之间划上一个等号,其最大的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两者相差近80年和72万平方公里。
因此,历史上是否存在过“亚特兰蒂斯”(“大西洲”)仍然是一个谜,考古学家依然在探索中。
对于亚特兰蒂斯的所在位置现在还没有定论。科学家们主要倾向于在地中海西端,也就是在大西洋,因为大西洋底曾经发现过遗迹,而且对鳗鱼的回游和马尾藻海的一些情况来猜测,的确有可能是亚特兰蒂斯所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能解释的问题。
[编辑本段]★词条二:
名称:大西洲的沉沦
主题词或关键词:海洋科学
大西洲的沉沦
在西方世界的种种疑谜中,最能拨弄人们玄思遐想的莫过于大西洲了。这块在遥远的过去突然失踪了的陆地,随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究竟到哪里去了?千百年来,人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寻找着它的踪迹。科学家为此写下的论文和专著成千上万,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人种学、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俨然自成一门新科学——大西洲学。时至今日,关于大西洲的下落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千古疑谜的由来
有关大西洲的传说,最早出自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柏拉图之笔。他在两篇著名的对话著作《克里齐》和《齐麦里》中,详细记述了大西洲的故事。
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文明岛国,坐落在“赫拉克勒斯之柱”以外波浪滔天的西海,也就是今日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浩瀚的大西洋中,面积有207.2万平方千米。那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花草繁盛,鲜果累累:河中有鱼,林中有大象等各种动物,还盛产金、银和古代人认为最宝贵的那种金光闪闪的山铜,真可谓是一片得天独厚的乐土。
岛屿中心的都城宏伟壮观,特别是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和庙宇,都是用金、银、山铜和象牙装饰起来的。岛上还有四通八达的运河系统、建筑完美的桥梁、日夜繁忙的港口……大西洲十二个主要岛屿分别由十二个国王掌管,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公正圣洁的海神被认为是岛国的无上主宰。海神制定的法律被刻在一根山铜柱上,获得大西洲人一致的信奉和景仰。
后来,大西洲的社会开始腐化了,邪恶代替了圣洁,贪财爱富、好逸恶劳、穷奢极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最后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企图奴役直布罗陀海峡以东地区的居民。这触怒了海神,上天决意要狠狠惩罚背叛大西洲传统信仰的人。不久,灾难终于来临,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洲仅在一日一夜中沉沦海底,消失于滚滚的波涛之中。
这个故事听起来十分玄乎,但柏拉图多次强调,它是历代相传,并非虚构。
为了证实这个传说的真伪,据说柏拉图曾经亲赴埃及,请教过有名望的僧侣。可是,柏拉图哪里知道,正是这个疑幻疑真的传说,让后人无休止地争论了足足二千多年。
2、一个比较可信的答案
用现代地质学的观点来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是不足为奇的。偌大的陆地可以被海洋吞噬,茫茫大洋中也会升起一块新陆地。气候变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以及诸如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变,都可能造成像大西洲那样的厄运。令人费解的是,那失落了的大西洲文明竟出现在12000年以前,这在人类历史上正值旧石器时代晚期,难道地球上还存在过比古埃及、古印度等已知古文明更早的史前文明吗?
1870年,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舒里曼,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发掘出迈锡尼文明遗址。过了三十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艾凡斯又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迈诺斯文明遗址。这两年考古学上的伟绩轰动了世界,人们不约而同把它与失踪了的大西洲联系起来了。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端,面积8331平方千米,是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神话中传说此地之王是米诺斯,所以艾凡斯就把在克里特岛发掘的遗物命名为“米诺斯文明”。
克里特岛的古代民族在埃及、西亚先进文明的影响下,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的450多年间,是迈诺斯文明的黄金时代。它的主要遗迹就是著名的诺萨斯王宫。这座王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千门百户,曲折相通,它使人不由想起希腊神话中拘禁牛首人身怪物米诺托洛斯的迷宫。类似的宏伟宫殿还有该岛南端的菲斯陶斯、海末亚·垂亚达,东北端的玛利亚,东端的查克罗斯等。
迈诺斯人在许多方面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他们使用复杂的文字,在宫殿里有不少巧夺天工的壁画和陶器彩画;手工业达到很高的水平,能制作精细美观的青铜器皿、金银工艺器,还建造了坚固轻便的远航船只,商船队遍布古代世界各地;他们修建了复杂的排水系统,并且利用水管排水,还懂得把凉风引入屋内调节空气。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大多还把妇女当作财产的时候,迈诺斯妇女已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宗教就是以崇奉一个露胸的母仪女神为中心,壁画上有很多是以优雅的妇人像为题材,她那服饰华丽的容姿,显示出妇女在当时之受人尊重。
克里特岛风和日丽,生活稳定而舒适,人民爱好和平,从迈诺斯遗物中透出了一片平和而明朗的气息。但是,在公元前15世纪之后不久,正处于鼎盛时期的迈诺斯文明却突然消失了。考古发掘的结果表明,迈诺斯的城市全都在同一时期被毁灭。这一切,与传说中的大西洲何等相似。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辉煌的迈诺斯文明突然湮没了呢?近代火山学的进展,已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自然力量来自桑托林岛(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千米)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发生的巨大海啸。用放射性碳测定桑托林岛上所发掘出来的烧黑了的石屋遗迹、烧焦了的人牙等,获知火山爆发的时间正是在公元前15世纪。
据科学家考证,这次火山爆发放出的辐射能量相当于500~1000枚原子弹同时爆炸,堪称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耸立在桑托林岛中部高达1500多米的火山堆,喷出了千百万吨岩浆,炽热的浮石像雨点船撒下来,火山灰随着地中海东部的夏风吹向东南方,散落范围广及25万平方千米,最远点离火山700千米,最厚处达百米以上,在今天东地中海海底还可以找到几米厚的火山炭层。极大的内部压力,迫使火山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火山自行崩塌陷落,造成一个圆周足有60千米的火山口。整个桑托林岛也几成灰烬。
如此看来,要在桑托林、克里特与大西洲之间划上一个等号,最大的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了,两者相差了8000~9000年和近200万平方千米。考古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柏拉图的疏忽,他把代表“一百”的埃及数字符号误作“一千”了,从而把所有数字都扩大了十倍。如果去掉一个额外的零,那么大西洲的故事应该发生在索隆去埃及旅行的900年以前,即公元前15世纪,这正是桑托林火山爆发的年代。大西洲的面积应该是20.72万平方千米,这又正与当时桑托林、克里特所在的地中海东部诸岛的范围相仿。而所谓“海克力斯之柱”,据说在接近克里特岛的希腊海岸,有两个岬角也叫此名;所谓西海,实乃地中海。
再说,最了解大西洲的应是古埃及人,这不仅因为他们是故事的始传者,而且跟这个富庶的岛国还有过密切的贸易关系。史书上记载,古埃及人把来自埃及西北方某地(即克里特岛)的商人、水手唤作“凯夫秀人”。桑托林火山爆发时,古埃及北部也深受火山灰和海啸巨浪之害,即史书上所称的“十大灾殃”。这次灾祸给古埃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从此以后,昔日常来常往的凯夫秀人一下子不见了,尼罗河的港口里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船只,西北方的富庶岛国失踪了。有关大西洲的传说是不是就这样产生了呢?
3、大西洲在大西洋中
尽管人们对桑托林和克里特岛的考证和合乎逻辑的推想,揭开了长期蒙在大西洲上的神秘面纱,但是依旧有许多人热衷于在大西洋寻找大西洲的踪迹。众矢之的便是亚速尔群岛。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发现层出不穷,使得大西洲之谜格外耐人寻味。
如果将大西洋的海水抽干,可以清楚地看到蜿蜒于大西洋中部的S形海底山脊,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变得宽阔广大了,成为巍然隆起于海底的亚速尔高原。其上有不少海底火山,有的突出于海面成为岛屿,如亚速尔群岛。
这块海底高原的位置、大小和形状,都与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洲相似。对亚速尔群岛以北海底岸岩心取样研究,证明那岩石是一万多年前在空气中形成的,因为那是一种玻璃质的玄武岩,它只有从火山口流溢出来的熔岩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才能生成。也就是说,亚速尔海底高原过去曾经是一块陆地。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儿水下摄影所得到的照片上,出现了古代建筑物的断垣残壁。
人们发现,欧洲鳗鱼有一个怪异的繁殖习惯,它们必须大举南下回游,历尽艰险,远涉重洋,到马尾藻海去产卵,然后又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千里迢迢返回欧洲。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马尾藻海是欧洲鳗鱼的故乡,在遥远的过去,位于马尾藻海东北方即亚速尔群岛附近存在过一块偌大的陆地——大西洲,那里的港湾是鳗鱼的一片极乐世界,既可免遭海兽袭击,又有淡水河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它们长期习惯于在此生息,只是产卵时才回到故乡。后来大西洲沉没了,可鳗鱼却一如既往,它们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向东北方游去,最后竟到达欧洲的河流溪涧之中。它们当然不知道,这己不是原来养育它们的大西洲了。
在大西洋两边的古巴比伦和墨西哥等地,流传着一个同样的传说:远古时代,曾有一些远方的能人乘船而至,他们向当地人传授农业技术、一年365天的历法、金字塔的建筑、木乃伊的制作等知识,并传播了宗教——太阳教……无怪乎地中海沿岸和中美洲的古国,虽然相隔大洋十万八千里,它们的文化、宗教、建筑、艺术,甚至人种外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就像是同出一源。是否居于新旧大陆之间、具有高度文明的大西洲在起着传播和交流文化的枢纽作用呢?是否大西洲沉没后,东西方才各自发展成两种文化呢?
以金字塔为例,它历来被认为是埃及古文明的象征,其实世界上有金字塔的国家很多,如印度、伊朗、苏丹、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西班牙等,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国更多。从世界地图上看,这些国家大致同位于热带纬度,并居亚速尔群岛——大西洲的东西两侧;而这些金字搭在形制和结构上又如出一辙,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还有一个饶有兴味的事实。西班牙的巴斯克人不论在种族或语言方面都与别的欧洲人不同,可是在大西洋彼岸却可以找到巴斯克人的“亲缘”——中美洲的一些玛雅人。他们不仅同具鹰钩鼻的脸型,而且据史料记载,曾有一位巴斯克传教士,在危地马拉的玛雅部族传教时,发现他们竟能捉摸出这位传教士的巴斯克语义。又据早期西班牙殖民者描绘,墨西哥玛雅印第安人所喜爱的球戏,几乎跟巴斯克人玩的双打回力球完全一样,他们所使用的松土泥锹也十分相似。诸如此类,自然又使人推想,他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即都是大西洲人的后裔。
自1968年以来,在大西洋西部百慕大群岛海域,以及巴哈马群岛、佛罗里达半岛等地附近海域,接连发现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海底遗址,这给向往大西洲的西方好奇之士带来新的刺激,也是对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的一个新的挑战。例如,在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一带,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在大洋底下,它们结构严密,气魄雄伟,形状变化多端。有的如石砌的街道,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成各种图案花样;有的似城墙,长者达1600米,均由大石块砌成;还见到了一些码头、港口设备的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它们不可能是天然之物。根据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底石灰岩的分析,证明它在一万二千多年前是在空气中存在的,也就是说这儿曾经是陆地。凡此种种,不都是失落的大西洲文明的一部分吗?
写到这里,读者也许还是会问:大西洲究竟到哪里去了?是的,大西洲依旧是大西洲,世界上有许多人士仍然在为此探索。可以深信的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千古疑谜的揭晓,也许为期不远了。
对于古希腊传说中的大西洲(古希腊传说中大西洋中的一个大岛,后因地震沉没)的沉没位置,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争论不休:一部分人认为传说中的大西洲沉没在爱琴海, 另一部分人认为它被埋葬在今天的亚速尔群岛附近的大西洋深渊中,还有一些人试图在英国的凯尔特山脉附近和中国南海海域找到它。在经历了多年的唇枪舌剑后,如今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罗伯特-萨马斯特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上述这三部分人都不可能在他们认为正确的地方找到大西洲。
据罗伯特-萨马斯特表示:“其实,今天的塞浦路斯岛就是大西洲的一部分,确切地说,塞浦路斯岛就是大西洲的顶峰。这个地区也曾是古代文明的心脏”。
据罗伯特-萨马斯特认为,他之所以提出了这一独到见解,是因为他对古雅典的梭伦法典(梭伦:古雅典政治家和立法家)和柏拉图作品中有关被宙斯毁灭的鼎盛的古代文明进行了详尽的研究。
他认为,塞浦路斯岛正是这片曾经培育了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的大洲的顶峰。这个大洲先是遭到地震的破坏,后来,也就是一千多年前又遭遇洪水的洗礼。依据深海探险、海底模拟实验和柏拉图的对话(柏拉图作品的主要题材就是对话和信件)中所提供的约50多处暗示,萨马斯特确定,他成功地找到了这块沦陷的大洲,而且它还自塞浦路斯向东北方向的叙利亚延伸着。萨马斯特表示:“所有的证据都令人难以置信地与柏拉图对话中所描述的相吻合”。
萨马斯特以十年前收集的资料为基础,制作了一个表现大西洲地理位置的三维地图并模拟出了地中海以东地区的海底结构图。他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将海平面降低1600米,这块沉沦的大洲将浮出水面再现到人类面前”。
目前,萨马斯特希望组织一次探险考察以进一步进行证实他的设想。然而,许多考古学家目前仍对萨马斯特的这一说法持怀疑态度,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但萨马斯特坚信,科学的真理往往不被大多数人掌握,他将最终以无以辩驳的事实向大多数人证实这一点。(陈永辉编译)
4、意外发现
英国切斯特市38岁的航空工程师伯尼·巴姆福德2009年2月通过“谷歌海洋”软件查看三维海床地图时,震惊地发现在距西非海岸620英里处的大西洋海底,竟有一块貌似城市遗址的海床,很可能就是传说中沉入海底的“大西洲”!
补充:此图是1000公里高度俯瞰图,东西长166公里,南北长130公里,略呈长方形。地理坐标是北纬31度40分(就在这个纬度上诞生了世界上好几大文明)西经24度。
亚特兰提斯是否真实存在,关于柏拉图与玛雅文明之间的记载
由于大西洋向南北伸延、赤道横贯中部,所以气候南北对称、气候带齐全是大西洋比较显著的气候特征。同时受洋流、大气环流、海陆轮廓等因素影响,各海区间气候又有差别。大西洋赤道带属于低气压带,又是南北信风的辐合带,在这个地区,风力微弱、风向不定,因而称无风带。由于大西洋赤道带是低气压带,所以上升气流较强盛,多发生对流性云系降水。此地带年降水量多达2000毫米,是大西洋中的多雨带。副热带是高压带,气流以下沉辐散为主,云雨稀少,天气晴朗,蒸发旺盛。一般降水量500~1000毫米。在大西洋高压中心,即大洋东部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年降水量只有100~250毫米,远远小于蒸发量,因而此地带为大西洋中的干燥带。
从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称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信风风向稳定、风力较大(3~4级),成为大西洋中重要风带,也是大洋表层洋流形成和维持的动力。从副热带高压下沉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称盛行西风带,是中高纬度强大的行星风带,也是南北纬40°~60°西风漂流形成的动力。此外,西风带还经常与来自极地的冷空气相汇,形成锋面和气旋。在这种锋面和气旋的作用下,就会产生多变天气和较多降水,尤其冬季常常带来暴风雪,给高纬海区造成狂风巨浪,严重影响航运和海上渔业、石油工业生产。北半球60°以北的高纬海区(主要是东部)受暖流和气旋影响,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相反,在南半球60°以南的海域,由于受干冷的空气和没有暖流调剂的影响,其降水量就很少,一般在100~250毫米。
亚特兰蒂斯大陆是否存在过,何时存在,为何消失,位于何处等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的探寻和研究,有学者说,在大西洋中部可能的确存在过一个幅员辽阔的大洲,亚速尔群岛、威德角群岛和马黛拉岛这些大西洋上的岛屿,也许就是大西洲仅存的陆地。
2003年9月,美国学者罗伯特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又得出惊人的结论:地中海中塞浦路斯岛是失落的大西洲文明的一部分,是神秘失踪的“大西洲”的遗岛。1962年一艘苏联探测船在古巴外海搜寻被美国击沉的载有核弹的货轮时,水下摄影机突然拍摄到一个两英尺长、长有鳃和鳞片的人鱼宝宝,正用一双淘气的眼睛望着摄影机!科学家们想方设法捕获了他,他发出向像海豚般的悲鸣,伸出一只绿色的小手,并把头伸出水面哀求:“我来自亚特兰蒂斯,请放了我!” 据人鱼宝宝说:亚特兰蒂斯在数百万年前横跨非洲和南美洲,但渐渐下沉,为了能适应新环境,居民演进到有鳃和鳞,平均寿命达三百岁以上。现在他们的人口约有三百万人,住在海底的最底层,一个由大理石及珊瑚礁构成的都市。人鱼宝宝还说,亚特兰提斯人也会假扮成人类,定期到陆地上混在人群中,为的是要观察人类文明的进展。
1967年,美国飞行员在巴哈马群岛水域发现在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1968年,美国考察队在安德罗斯岛近海发现了一座古代寺庙遗址,长30米、宽25米,呈长方形;20世纪70年代初,一群科学研究人员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从800米深的海底里取出了岩心,经过科学鉴定,这个地方在12000年前,确实是一片陆地。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导出来的结论,竟然同柏拉图的描述如此惊人的一致!1979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使用先进的仪器,在百慕大“魔鬼三角”海底发现了金字塔!塔底边长约300米,高约200米,塔尖离洋面仅100米,比埃及的金字塔大得多!
21世纪,科学家在古巴近海和陆地考古接连有惊人的大发现:声纳扫描发现海底的白色的巨石方阵排列得非常整齐,整个图像看起来就是一座被海水突然吞没的城市废墟,方圆足足有16平方公里!
科学家认为,远古的大西洲人掌握着相当发达的科学文化技术。他们能够冶炼高纯度的金属,能够不受距离、障碍限制地通讯联系。他们掌握的通讯手段甚至比无线电通讯要先进得多。有些学者还认为,人类的语言特别是字母文字就源于大西洲,遗迹上出土了不少刻有字母的石头,金字塔这种建筑也来源于大西洲。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神秘失踪事件,是因为海域底下,正是当初亚特兰蒂斯大陆的能源中心,因此,强大的能量造成百慕大三角地区的时空扭曲,才会造成失踪事件的。
亚特兰蒂斯到底在那里呢?
到了15世纪以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掀起了欧洲人探险和寻找新领土的热潮,传说中失落的亚特兰蒂斯再一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这一次不再是纸上谈兵了,探险家和科学家们开始在全球搜寻亚特兰蒂斯。四百年来,人们引用《圣经》、历代神话和考古学的成果为依据,提出了四十多个被怀疑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中公认可能性较大的,有三处地方:
一是地中海上的圣多里尼岛。从公元前1950年到1470年左右,来到该岛的克里特人曾创造了辉煌的迈诺斯文明。但公元前1470年的一次火山大爆发摧毁了圣多里尼岛的一部分,也毁灭了迈诺斯文明。今天其残余部分被称为西拉岛。有资料表明,灾变之前,迈诺斯是地中海最强盛的国家,而克里特人用绳索捕捉野牛、供奉海神波塞冬等习俗,与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相似。还有人指出,从今天的遗址看,火山爆发前的圣多里尼很可能就是一个环状岛屿,也与柏拉图的记载相同。但柏拉图说亚特兰蒂斯的毁灭是在9000年前,而圣多里尼岛的毁灭是在900年前。于是有人就说,可能是由于流传或翻译的错误,使索伦听到的亚特兰蒂斯毁灭年代数字加大了十倍。就算如此,柏拉图还记载着亚特兰蒂斯是在“海克力斯之柱以外”,即大西洋,而圣多里尼岛却在地中海。这就不大能使人信服了。
于是又有了第二种看法,认为亚特兰蒂斯不是在圣多里尼,而是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一带(这里恰好是直布罗陀海峡之外)。而且按板块飘移说,大西洋部分拼接得并不严密,露出很大的缝隙。亚速尔群岛就位于这个“缝隙”一带。人们第一次发现亚速尔群岛时,就看到岛上四处奔跑的野兔。亚速尔群岛东南的加那利岛上还有牛、山羊和狗,是谁把它们带到这里来的?在亚速尔群岛周围的海洋中还生活着海豹。海豹应该生活在近海,从来不会游到海洋中心。但如果这里没有沉没的陆地,怎么会曾经是近海呢?但这种看法最大的问题是:柏拉图笔下的亚特兰蒂斯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社会,亚速尔群岛却是荒无人烟的岛屿,没有发现任何文化遗迹,这一点似乎说不过去。
第三种看法认为亚特兰蒂斯是在大西洋西南部的巴哈马群岛一带。1968年,有人在巴哈马的北彼密尼岛(又译北比米尼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些巨石建筑的遗迹。但这些遗迹是否就是亚特兰蒂斯,还缺乏相当的证据。而且在公元九千多年以前,如果有人能从巴哈马一带组织起强大的舰队远征数万里以外的希腊,似乎也难以令人置信。
近年又有科学家指出,地中海可能是在550万年以前一个特大洪水期才注满的,在非洲平原上,人类祖先才进化到刚开始用两足直立行走,当时这场水灾可能持续了一千年之久,许多陆地被淹没。因此,亚特兰蒂斯的故事,会不会是原始人类对这场史前灾变朦胧记忆的反映?
直到如今,以上几种关于亚特兰蒂斯的说法,虽各有一定道理,但却难以称得上是圆满的解释。亚特兰蒂斯到底是否存在过?如果存在过,它的遗址又在哪里?这一切仍然没有答案,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探寻。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外星人的古基地”。这种说法没有可信合理的推测依据,也没什么新意,我就不详谈了。我还是喜欢第三种看法,理由很简单,因为著名的百慕大三角也在巴哈马群岛,两者之间似乎有着什么联系,你认为呢?再说,南美洲本身就是个充满不解之谜的古文明大陆。
好了,关于“亚速尔群岛”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亚速尔群岛”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